“張震妖頭不殺,天國難有寧日!”
楊秀清重重的把奏摺扔到了案几上,面上因為氣惱而變色,左右誰都不敢說話,一個個屏住呼吸低頭站在那裡。
沒有人膽敢在這個時候去招惹東王,東王在很多地方上的權利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天王。
如果把洪秀全、馮雲山比擬為太平天國的理論指導者,那麼,真正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並使理論最終變成實際的,非楊秀清莫屬。
從金田村到武昌,從武昌到南京,這位東王絕對是太平天國實際意義上的全域性指揮者,是真正把握天國大方向的統帥。
數年之中,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共代天“傳言”近三十次,絕大多數是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穩定了軍心、民心。“傳言”內容龐雜,有宗教的,有軍事的,有政治的,有文化的,甚至有假借“天父”名義“識奸”、“殺奸”的。特別是太平軍定都天京前,楊秀清的“傳言”對於“太平天國”的事業大多具有積極的意義。
所以在太平天國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罪天王勿罪東王”。
隨著太平軍的不斷壯大,楊秀清“天父下凡”日益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往往以“天父”的名義審人、殺人,或斬人首級,或五馬分屍,或點天燈,使得拜上帝教會眾對他又畏又敬。
甚至在永安斬殺“叛徒”周錫能,楊秀清也是借“天父”附體來對周錫能進行審訊和審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