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深秋,傍晚。
膠東半島,昆嵛山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揹著鋪蓋匆匆而行,他的目的地是昆嵛山中一座名叫清水觀的道觀。
年輕人叫左登峰,今年二十四歲,是個知識分子,就職於文登縣文化所,他到這裡來並不是來出家的,而是被上頭派來看道觀的。
按理說道觀裡都有道士,根本就不用縣裡派人看守,但是這處道觀恰恰沒有道士。按理說看道觀這種事情不該左登峰來做,但是縣裡偏偏藉口保護宗教文化把給他派來了。
即便如此,當接到上頭讓他看守清水觀的命令時左登峰也沒有感到絲毫的驚訝,立刻收拾行李。這樣的結果在他意料之中,他非但不感覺沮喪還很是慶幸,踹了副縣長還能保住飯碗就不錯了,看道觀就看道觀吧,好孬每個月的四塊大洋薪水少不了他的。
前天恰逢月末,文化所的工作人員全體放假,左登峰也揣著工資回鄉下看老媽,左登峰的家在海邊的一個漁村,父親早年出海遇到了海難,是他媽媽將他和兩個姐姐撫養成人的,老人一直寡居,左登峰每次發了工資都會回去一趟,四塊大洋分四份,左登峰自己和母親以及兩個嫁到本村的姐姐每人一塊。雖然上頭兒規定法幣為正統貨幣,但是在民間大洋仍然是最硬的貨幣,可別小看這一塊大洋,這個時候一塊大洋可以買十幾斤大米,也能買四五斤豬肉,對於連地瓜窩頭都不夠吃的農村人來說,那可是筆鉅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