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況的建議下,林明和岑餘子摒棄了以往那中兩頭往中間修的模式,而是採取了各亭分包自己亭內路段的模式,黃良也指派了幾名官吏和各亭長組成巡路隊,每天就負責去各路段巡視,說是要在路修好後,評選出修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各一段,到時候修好的不光民工有賞,亭長也有賞,修壞的則減工錢。
因為是在原來的官道基礎上加以拓寬和平整以及把比較陡的坡路修緩來,所用的砂石材料都是就地取用,所以並不存在買材料的問題,各路段有多少民工,那都是有登記在冊的,工錢也是當天就發下去,都是憑了當天巡路官吏們發放的籤牌領工錢,倒也不怕剋扣工錢的事情發生。
老官道原本就有六尺來寬,正好能容一輛馬車和一匹馬並排而行,以前往來建州的商旅少,又幾乎都是使用的馬馱人扛,只有偶爾一兩個大戶人家,才會駕了馬車和牛車出行,所以基本不存在兩輛馬車交匯的事情,就是有的話,廢點力氣,小心些或者說一方退讓到路寬處就可以了。
但這次,王況要求整個路段基本上都能容兩輛馬車並排而行,就要從原本的六尺來寬拓到一丈左右,有的地方因為是要從山邊硬生生的闢出一條路來,直接拓寬不現實,就每隔一段路拓個可以容馬車交匯的一小段路來,不然的話,要是有兩輛馬車,都是載了重物,你要一方退個幾里路,那也太過麻煩了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