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怔了一怔,他是真沒有想到,惟功居在就是這家商行的主人。
當時的資訊還真是夠不上發達,除了人言之外,就是邸報,塘報等官方的資訊來源,前者語焉不詳,以訛傳訛的多,不能盡信,馬芳是聽人說起來過這順字行是哪一家大府的少年子弟開辦的,倒是真的沒有想到,就是眼前這個少年便是順字行的東主。
惟功在英國府的尷尬境遇,馬芳倒是多少知道一些,這下一來,順字行開設不易,更是十分明顯的事。
老頭兒在馬上連連點頭,對著惟功誇讚道:“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將來若是能轉運軍糧到宣府,大同,還望馬帥照應。”
“邊鎮最缺的就是軍糧,還有鹽,茶,你有這些好貨,只管運來。”
“呵呵,如此便算說定了。”
馬芳心中暗暗稱奇,九邊當然不論哪裡都缺糧,只是遼鎮稍好一些,榆林和甘肅幾個西北方向的軍鎮,缺糧最為嚴重,大同和宣府也缺糧,薊鎮稍好一些。但不論如何,九邊的糧食都是從內地補充,不然的話,無法自給,但軍糧問題錯綜複雜,馬芳不覺得惟功在京城經商成功就代表能插手到邊鎮的軍糧供給之中,所以他的回答只是大剌剌的範範而答,並不能算是認真的承諾。
這時候小冰河時期已經初顯端倪,最少在北方已經顯現出苗頭來,再過十幾二十年後情形將更加嚴重,而國朝的開中法已經敗壞,鹽商運糧到邊鎮,用運糧的憑證領取鹽引,然後憑鹽引出鹽,這是一個良法,但經不起權貴和太監們的敗壞,他們什麼事也不需要做,只要向皇帝求懇一番,幾千上萬引的鹽引就賜下來了,還有茶引也是如此,除了得引容易外,他們也不需要排隊,反正肯定排在普通的鹽商前頭,這導致不少有鹽的鹽商就是領不到鹽,鹽引在手也是無用。開中法一壞,邊鎮軍糧就告急,糧價急速上漲,北京的糧價一直穩定在四錢銀子一石,而在榆林,最少也是六七錢到一兩銀子,遇到荒年三四兩一石也不稀奇,在遼東最困難的崇禎年間,敵我雙方的糧價都漲到十兩以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