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國情,造就了不同的軍隊風格和作戰方式。
日本民族性格喜歡從細微處著手,無論何種事情都要精益求精,插花有花道、喝茶有茶道,做什麼都要搞得精細無比,反應到工匠身上,就是可以用極長的時間,極其細緻的製造武器,所以倭刀、倭銃(火槍)之精湛聞名於世。
大明在這方面就要差些,中國曆代不缺能工巧匠,但明朝在國家層面實行匠戶制度,匠戶們吃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沒有生產積極性,生活只比奴隸過得稍好一點點,根本不肯花心思製造精良的器械,同時負責的官員上下其手偷工減料,製成品就更加不堪了,很長時間裡兵器的質量趕不上日本。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國土狹窄資源短缺,工匠們可以花很多時間來精心製造一柄武士刀或者一支火槍,卻不可能拿大量的鐵或者銅來鑄造真正的大炮,一個只能發射石頭炮彈和粗杆長矛的原始火炮,就譽以“國崩”之名,被視為軍國重器了。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由於奇葩的匠戶制度,器物精度趕不上日本,但絕對不缺鑄炮的原料,何況炮的體積大、管壁厚,就算加工精度稍差些,對威力的影響也不大,匠戶們樂於出品。官吏也能扣到更多油水,一門炮要當多少支火槍啊?
於是大體上,日軍善使被稱為鐵炮的日式火槍,明軍則批次裝備真正的大炮。
秦林設在南京的兵器作坊擴建為金陵兵工廠,改革匠戶制度,實行計件工資、流水線作業,生產的槍炮質量大幅提高,除了供應錦衣官校,還為工部專為薊鎮新軍所設的匠作坊提供技術指導,現在薊鎮新軍裝備的迅雷槍、掣電槍,技術水平已優於日軍的鐵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