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隋煬帝開永濟渠時,是以沁水為幹流,南達於河(即黃河),北通涿郡,建成之初,隋煬帝駕五層龍舟從洛陽經黃河永濟渠至涿郡,當時可見永濟渠載數千石之上。
但之後永濟渠水量有所下降,特別是到了今年三月,沁水水量逐小,河流堰塞。永濟渠行一般小船尚可,但再透過大船已是十分艱難。
為貫通幽京,洛陽兩都,河工之事,已是新擺在李重九面前的要事。
現在李重九舟船從永濟渠入了黃河時,黃河水面,再復是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場景,在永濟渠上游的板渚渡,是黃河至通濟渠的入口。若說永濟渠是黃河通幽京,連線河北,那麼通濟渠,就是由黃河通江淮。當年宇文愷一開通通濟渠,楊廣就從洛陽坐著龍舟,直至江都。
由此可見,楊廣真是一名雄才偉略的君主,永濟渠,通濟渠這都是非百萬人,不能完成工程,也只有當年大隋國力空前時,才能完成。由此也可看出楊廣為何要遷都洛陽的意圖,因為永濟渠,通濟渠的起點,都是洛陽。
從洛陽坐龍舟,北進可抵幽京,南下可至江都,楊廣遷都於洛陽,龍舟可順水而至兩地,相反若建都長安,只要三門峽阻礙存在一日,從長安至洛陽的黃河水路就一日不能貫通。
如此楊廣修建南北大運河又有什麼意義,不是拋了個媚眼,給瞎子看嗎?
如果說大業元年遷都東都為一,大業二年開通濟渠為二,大業四年開永濟渠為三,大業七年從永濟渠用兵遼東為四,那麼一步一步楊廣都是謀定而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