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發端於太行山,東向流經易縣,分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三流。三流中以南易水,最為有名,當年燕太子丹正是在此在送別荊軻。
太子丹為何於南易水送別荊軻,因為此地乃是燕國邊境,一直乃燕趙之分野。
燕趙以南易水為界,燕為了防備南面強大趙,齊兩國,沿著南易水修築了長城,名為易水長城,以保衛位於易縣的燕下都。當年張儀說燕王時,曾有言,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也。
當年荊軻刺秦,到此別了燕地而入趙,留下千古絕唱易水歌,而千年之後南易水兩岸,卻大軍雲集,大戰一觸即發。
易水河畔,人聲鼎沸。
易水南岸,旌旗遍佈,夏軍的軍團一路一路的開至河畔。
竇建德駐馬河畔,看著河對岸正在列陣的幽州軍,突然將手一揮喝道:“哪位將軍願意為我搭橋鋪路?”
“某願往!”答話的乃是夏軍頭號大將王伏寶。
竇建德允命。
王伏寶當即率一萬前軍將士上前,五千人佈陣於南岸,備起弓弩,準備渡河,另五千士卒腰間綁著鼓滿氣的牛羊尿泡,扛著木樁,長板等物下水鋪設浮橋。
士卒們在沒過半個腰身的河水,打著木樁,搭設浮橋。
此時十月深秋,北風蕭蕭,易水寒徹。士卒儘管下水前,盡數喝了一大碗粗劣的烈酒,但仍是凍得臉色發青,嘴唇發紫。
儘管士卒辛苦,但以易水河寬七八十步的河寬,五千鋪橋大軍一併動手,瞬間六道浮橋,沿著河面,直鋪到了河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