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閻應元離開,史可法也沒有采取什麼措施,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祖大壽的關係,另外一個方面,也是閻應元分析的情況,引起了史可法的共鳴,遼東的局勢,的確如同閻應元所說的那樣,或者說是大晉皇帝蘇天成分析的那樣,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動盪的局面,而這種動盪的局面,所造成的損失,恐怕會令任何一個做出來決定的人成為千古罪人。
史可法陷入到了彷徨之中,無法做出來最終的決定,一直到朝廷的聖旨到來。
朝廷的聖旨,在巡撫衙門引發了極大的反響。
遼東邊軍總兵力不到三十萬,骨幹的兵力不足十萬人,若是按照聖旨的要求,抽調二十萬軍士去護衛京城,那就等於是將遼東拱手讓給了後金韃子,不足十萬的軍士,守衛偌大的遼東,還要面對虎視眈眈的代善和濟爾哈朗,後果是什麼,那是不用思考的。
祖大壽和祖大樂是極力反對的,他們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就算是放棄了廣寧和西平堡等地,守住關寧錦防線,依靠不足十萬的軍士,也是不大可能的,激動之餘的祖大樂,甚至把江寧營搬出來了,認為若是十萬江寧營的將士,別說守住遼東,就是殺到瀋陽去,都是有可能的,但遼東邊軍新招募的軍士居多,戰鬥力不是特別的強悍,與後金韃子比較起來,是有差距的,更加重要的是,後金韃子以前不善於攻城拔寨,但之後配備了不少的火炮,攻城拔寨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可以說按照朝廷的聖旨辦理。遼東必然是全面丟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