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後所呈現的戰後經濟危機讓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都是受到了極大影響,中日兩國的傳統進出口貿易是極為相似,都是通過出口生絲等農產品以及初級工業品獲取外匯,然後再用這些外匯進口機器裝置。
在一戰期間,日本和中國的外貿結構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歐洲戰爭期間,英法俄三國把大量的輕工業品訂單交給了中國和日本,甚至部分武器訂單也是交給了中日兩國,比如英國就在戰爭期間向日本訂購了多艘驅逐艦,此外中日兩國的造船業也獲得了不少來自歐美國家的商船訂單。更加不用說中國獲得了大部分俄國軍事物資訂單了。
這些戰爭期間的訂單給兩國經濟提供了騰飛的動力,使得中國的財政收入從戰前的十億攀升到十九億之多,幾乎增長了200%。然而戰爭一結束後,沒有了大量外部訂單的支撐,各企業的營收迅速暴跌,尤其是軍工企業更是深受打擊。
為了保護國內工業,對於輕工業尤其是紡織業上面,陳敬雲毫不猶豫的採取了提高進口關稅的措施,相對比前清時代5%的進口關稅,透過這幾年的逐次提高已經達到了35%的比例。這種比例已經接近了奢侈品關稅比例了,而這麼高的關稅比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貿易壁壘了。
陳敬雲弄這個貿易壁壘就是為了阻擋國外紡織品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英國和日本的洋布,戰前英國幾乎佔據了中國80%的洋布市場,一戰後英國幾乎全部退出了中國洋布市場,日本則是逐步擴大比例,中國的國產洋布雖然也搶佔了一部分市場但是並不多,而一戰後英國洋布捲土重來,給日本洋布和國產洋布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面對著國內紡織業危機,為了避免大量的紡織工廠倒閉造成大規模的失業,陳敬雲在1923年初把洋布的進口關稅從15%一口氣直接提到了35%。這一舉措幾乎讓進口洋布瞬間失去了價格競爭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