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對頭髮的堅持,其實是對於孝道的尊重。每一個孩童啟蒙的時候,都會學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毀”。所以洗髮、理髮必須要看黃曆,自殘自戕更是不被認可——所以落髮出家歷來被視為“不做人了”。
進一步分析頭髮與孝道的關係就能知道,“受之父母”的意思並非說父母給予,所以不能輕毀。而是指:身體髮膚就是父母身體的一部分。一旦輕毀,並非你個人受傷,而是傷及你的父母。
華夏文明的基石就是孝道,這是遠古時代為了維護族群秩序而留下的烙印。只要傷及父母,這仇恨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理論如此。
實際上,文化層次低的普羅大眾並不知道有如此之深的聯絡,他們更多的是出於民俗和習慣,從而堅持戴發。一旦進入周圍人都是短髮的環境,出於從眾心理也會一樣跟著斷髮。這世上為了吃一口飯而剃髮出家的人不知凡幾,由此可知剃髮並非絕對不能被人接受。
朱慈烺沒有用權力手段推行剃髮,但是收到的效果卻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如果將士們對於短髮沒有太大的排斥,為什麼江南百姓為了保全頭髮付出了那麼深重的代價?
深入思考之後,朱慈烺得出結論:窮人剃髮是為了吃飯,而且必然是出於自願。換做有飯吃、或是剃了發也沒飯吃的情況,當然不會有人願意“自殘”。如果是以屠刀強迫他們剃髮,這其中又有“刑罰”的意味,更沒人肯剃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