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戰列艦“俾斯麥”號高聳的艦橋上,張海諾遠眺著兩艘結伴而行的重型航空母艦,即“格拉夫·齊柏林”號和“彼得·施特拉塞”號。這對姊妹艦擁有幾乎一模一樣的外形,在前者進行大規模改裝之後,兩者甚至連搭載艦炮的數量也是完全相同的。不過在艦內結構尤其是機庫方面,由於建造時間與設計思路的差異,兩艘同為2.8萬噸的航空母艦卻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別:由於計劃裝備多達8座雙鏈狀150毫米艦炮,“格拉夫·齊柏林”號最初的設計採用單層機庫,載機量甚至還不到40架,這與艦隊航母的作戰要求相去甚遠。隨著戰爭初期的一系列勝利,德國海軍開始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大西洋,尤其是在完成了海峽衝刺和凱爾特海戰之後,艦隊決戰被提上議事日程,於是這艘以硬式飛艇設計師之名命名的航空母艦在位於法國佈雷斯特港的船塢中進行了建成服役後的第二次改裝,無法進行對空射擊的150毫米炮被全部拆除,第二層機庫的空間得以進一步拓展,在保留一定數量的防空火力之後,它的載機量終於真正實現了“翻番”,從而達到與同級日本航母相近的水平——德國重整軍備之時,國內的船舶工程師們對於航母的建造技術並不熟悉,因而在1935年時,德國國防部軍事代表團訪問日本並參觀了當時正在進行現代化改裝的“赤城”號,從而獲得了相關航母建造和使用資訊,其收集來的資料最後基本都應用在了“齊柏林”號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