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反擊的勝利為沉淪帝國創造了生存的空間,信仰的堅守獲得了回報,勇敢的戰士們將從寒冷北方出發,以加倍的努力彌補過往的缺失,帶著嶄新的姿態重新站在世人面前,聆聽萬眾歡呼……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許多軍事史學家、國際政治學者以及評論家都致力於研究1946年4月24日挪威海那一聲驚天巨響給世界格局與歷史程序所帶來的影響。有人說,那場不是核爆勝過核爆點燃的不過是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蘇維埃政權的敵視和畏懼,他們見識過社會主義浪潮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的驚濤駭浪,他們害怕意識流以無可阻擋之勢越過那些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沁入他們的社會;有人說,東西方陣營本來就是相互猜忌、相互盤算的,二戰之初雙方都想利用納粹德國這柄鋒利的戰刀去削弱甚至割下對方的頭顱,好在最後一刻坐收漁翁之力,只不過阿道夫·希特勒領導下的第三帝國醞釀出了攻擊力超乎想象的閃電戰,既讓西方世界深陷困境,也讓東方強者遍體鱗傷,兩者的合作只是從生存抗爭的角度出發找到了相同的利益,它們的關係就連最基本的聯盟也算不上,戰爭還沒結束就開始了明爭暗鬥,戰爭結束後當即一拍兩散、重新站回到了意識形態的對立面。
學者的研究締造了眾說紛紜、百家爭鳴的學術格局,也發掘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費解的疑團。儘管好奇心能夠驅使人們發現未知的新世界,但真相浮出水面的速度往往比人們期盼的要慢得多,戰火硝煙則是說來即來。1946年4月25日,在珍珠港遇襲後羅斯福總統發表全國講話的未知,杜魯門向美利堅國民公佈了美英聯合艦隊在歐洲海域遭遇沉重打擊的訊息,美國單方面損失艦艇2艘、受損5艘,超過300名官兵陣亡,數千人不同程度受到核爆的衝擊和傷害,英國方面的損失則是兩倍於此,而讓人感到義憤填膺的是,這支聯合艦隊奔赴挪威海域肩負的是友好、和平的監督使命,並且事先向蘇聯方面作了通報,但蘇聯人在核爆後卻宣佈己方在公海進行核試驗並沒有任何針對性,只是美英艦隊恰好進入這片海域,還大言不慚地號召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聯合起來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軍國主義作鬥爭。基於這一系列極端惡劣的行徑,蘇聯方面又提出了自相矛盾的辯解,美國決定向蘇聯提出最嚴厲的最後通牒,要求蘇聯立即從挪威撤離全部軍隊和艦艇,全面停止核武器的研究和生產,接受國際社會聯合調查人員進入蘇聯檢查核武器專案設施,並就挪威海域核爆事件承擔全部責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