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蕤將軍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更不是沒有考慮過,把已經逐漸偏離的淮南戰車重新帶回正確的軌道,至少在幹翻徐州前鋒隊伍的當天晚上,橋蕤就動過連夜把主力撤回淮河南岸的念頭。但很可惜,橋蕤也被三戰三捷的接連勝利迷惑了眼睛,覺得自己之前有點太過畏敵如虎,過於高估了徐州軍隊的戰鬥力,也低估了麾下新兵們計程車氣與鬥志,加上攻營大戰和追擊四十餘里後軍隊頗為疲勞,所以猶豫再三之下,橋蕤終於還是放棄了連夜渡河撤退的念頭,也錯過了這個最好的戰術調整機會。
第二天橋蕤仍然有機會,在確認了秦誼軍一路敗退沒再復返後,暫時後顧無憂的橋蕤難免又動了乘機渡河南下的念頭,但是在召集麾下眾將宣佈這個決定時,一向在軍隊中極有威信的橋蕤這一次卻遭到麾下眾將的一致反對,每一員袁術軍將領都認為徐州軍隊的戰鬥力不過如此,自軍撤回南岸雖方便固守,可是卻沒有擴大戰果的機會,所以不僅沒有一人支援橋蕤的決定,甚至還有人建議橋蕤乾脆提兵北上,主動去與徐州軍隊主力決戰。
作為前軍主將,只要橋蕤能夠下定決心,部下諸將再怎麼反對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橋蕤卻偏偏在這一刻猶豫了,一邊是堅決反對乘勝退兵的麾下眾將,一邊又是小袁三公必須把主力駐紮北岸迎戰的死命令,在三國時代只能算二流大將的橋蕤難免有些遲疑難決,無法下定這個決心,拿出主將的魄力頒佈不退者斬的死命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