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在很多宗教之中都有代表,佛教之中“無”的解釋可以從“離有情義”、“依他起義”、“無動作義”來說明其中的道理,也叫“無我”。“有情”在梵語之中叫sat-ta,既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有情,無也是種種物質和精神要素的聚合體。如果要從佛教之中探尋詳細解釋,單是表述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可以簡單稱為無從有情生,有情並不是固定的單一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聚合體,而任何要素又是剎那依緣而生滅著的,所以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獨立的“有情”來支配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平日內很多人愛說的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也是無的一種表解。
在基督教《舊約》創世記中神創造天地造人之前,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執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至此也可以看出,在存在天地之前一切都只是“無”,而舊約之中寫到“神的靈執行在水面上”,這裡的神是不存在實體,但又存在靈,也是無的一種代表。
這些是吳天祿個人的理解,說完他又道:“在《新約》馬太福音中寫到瑪利亞受聖靈感動懷孕,耶穌基督降生前,母親瑪利亞已經許配給了亞瑟,還沒有迎娶,瑪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她丈夫亞瑟是個義人,不願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正在思考這事的時候,主的使者託夢而來,說你不要休你的妻子,應該迎娶他,他懷孕是從聖靈而來,他將要生下一個兒子,叫耶穌……”說完吳天祿苦笑道,“我感覺我的人生像是一個劇本,也像是新約中所記載的事情,何柏谷與我母親在一起,但後來又嫁給了胡萬欽,當然,我並不是會荒謬到將這些事與神相提並論,我僅僅想說明的是‘無’與我們的聯絡,而且所有的東西都是定死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