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鄭渠二人在牢中雙雙畏罪自盡,讓楊逸大覺無趣,下令籍沒兩家之後,便將案件移交淮南西路提刑司審理;此事肯定會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震動,但楊逸有理有據,並掌握了魏尚和鄭渠二人大量不法證據,不管朝堂百官如何看待此事,楊逸也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此事完全是一個意外,他出京本來是打算低調做人,只看不做,發現什麼問題便上報朝廷,由朝廷來處理的。但魏風向他動刀,這等於是觸動了他的逆鱗,才會行此雷霆一擊。
雷厲風行地處理完此事後,楊逸在亳州不再逗留,突然折道向東,直奔徐州而去。
楊逸前往徐州,主要是為了巡察這裡的冶煉業。
大宋的冶煉業空前發達,朝廷對金銀銅鐵鉛等礦冶一直非常重視,從楊逸手上掌握這的些資料就可見一斑:
宋初,全國共有礦冶二百零一處。
英宗時增加到二百七十一處。
仁宗皇祐時,朝廷每年得金一萬五千零九十五兩,銀二十一萬九千八百二十九兩。
鑄錢用的銅,由官府嚴格控制。仁宗皇祐時,年收五百一十萬零八百三十四斤。
英宗時,增至六百九十七萬零八百三十四斤。
神宗時,更增加到一千四百六十萬五千九百六十九斤。
銅錢需要鉛、錫混合鑄造。仁宗皇祐時,鉛年產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錫三十三萬零六百九十五斤。
英宗時,鉛增為二百零九萬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錫增產一百餘萬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