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在戰國時期,錢塘江稱為浙河,是東南一大巨沼,西則迫江,東則薄海,不知所止,交錯相過。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後,就把他的屍體拋到浙河裡,伍子胥雖死,但豪氣長存,其屍體在江中隨流而興波,朝夕有時,動作若驚駭,聲音若雷霆,波濤援而起,依潮而來往,蕩激堤岸,這就是錢塘江大潮了。
所以,歷朝歷代,錢塘江旁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景:錢塘怒潮急湍,晝夜衝擊,堤壩不牢,殃及平民,百姓們紛紛到錢塘潮神伍子胥的廟去禱告:願鬼忠憤之氣,暫收洶湧之潮。然後又用鹿脯煎餅、時果清酒,祭祀禱告,以求怒潮平息。
其實依地理環境看,錢塘江之所以有大潮,是因為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江口湧入,受兩旁漸窄的江岸約束,形成湧潮,湧潮後又受江口攔門沙坎的阻攔,波濤後推前阻,漲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嶺,潮頭自然要高,來勢當然十分的兇猛,與鬼神無關。
不過,祭祀了千百年,浪潮依照,再笨的百姓也知道禱告根本沒用,而且經過各個朝代的建築完善,攔江堤壩也十分堅固,浪潮擾民的情形漸少,但是經過長年演變,就如端午賽舟吃粽是為了紀念屈原一樣,八月十八日,是錢塘江潮頭最為猛烈的那天,杭州城百姓自然按照傳統習慣,成群結隊的前去觀看錢塘潮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