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商稅這事,早在李炎卿的盤算之中。縣令四大工作,賦稅錢糧應該排在第一位,沒錢他幹什麼來了。
大明號稱重農抑商,結果實際就是農稅加上各種提編,練餉等等高的嚇人,商稅一個三十稅一外,能收的就剩點門攤,牙稅之類,遠比農業稅為低。更有甚者,就是那些開著門面的買賣人,想盡辦法偷逃稅款,拒絕交納。
從明面上看,香山這地方商業十分發達,三街六巷,大小鋪面林立。可實際上,這些鋪面不曾為大明經濟貢獻過半文錢,那它有和沒有還有什麼意義?
李炎卿談不到是大明忠臣,但既然做的是大明的官,吃的是大明的俸祿,那怎麼也得坐在大明朝廷這邊。端碗吃肉,放碗罵娘,這種不是人的勾當,他還是幹不出來。
以他現在的身份,區區一七品縣令,還是個舉人出身的雜流,要想在全國範圍內,逆轉這種多收農業稅,少收商業稅的現象,那是不自量力。但是在香山縣,他卻是唯一的官員,那麼收一下商業稅,還有誰能有意見?
而且香山除了沒有佐二之外,還有個好處,就是文風不盛。這地方秀才屈指可數,舉人、進士一個沒有。那幾位中了進士的老爺,如袁三接之流,都搬家到省城去了,宗族不在這邊。黃佐的家倒是在這,可他自己已經死了,兒子又不成話,在家裡結交朋友,無心仕途,頭上只有個秀才功名,還是大宗師看在他爸爸面上關照他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