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進入1918年之時,歐洲戰場上的各大主角們都已經是精疲力竭,這都在譚延闓的意料之中,不過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直到現在美國都還沒有宣佈加入協約國參與戰爭,這不能不讓他感到非常意外——在他的記憶中美國人是應該參加戰爭的,現在俄國已經崩潰、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在崩潰的邊緣行走,德國、法國和英國則是面臨戰爭資源枯竭。
除了戰爭資源的枯竭之外,最讓交戰國雙方感到疲憊的是人員傷亡損失——在1915年的時候英軍每月傷亡兩萬人,到了1916年則是四萬八千人,而在1917年如果平均到每個月是六萬七千人,實際上在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近八萬人,這個數字對於本年度的戰爭傷亡有個非常明確的指向性。
如果看過法國的傷亡數字,那麼英國的傷亡數字就顯得非常“樂觀”了——每五個法國人就有一個被徵召入伍,而百分之九十的適齡法國男青年都加入軍隊,但是這些人其中高達百分之七十八在戰爭中傷亡、失蹤、被俘。法國在這場戰爭中動員軍隊並不是最多的,但是相對於它的人口數量而言,法國徵召入伍的人數與其總人口的比率絕對是最高的,如此慘重的傷亡比例足以讓任何一個冷酷無情的法軍將領動容。
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是有很多美國青年前往法國參加志願軍加入戰鬥,這個數量不會太多,但是歐洲戰場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極為深刻的,尤其是參加過馬恩河、凡爾登和索姆河這三場戰役的美國青年,戰爭給他們留下了一生的陰影——當一個美國青年從歐洲戰場上走下來,回國看到紐約自由女神像之時大聲喊到:“喂,老大姐,如果將來你想要再看到我的臉,恐怕你只有要轉過身來了!”言下之意就是他再也不會走出美國一步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