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這樣的談話,在其他部委和各家科研院所都先後進行著。秦海像當初挖人的時候那樣,一家家地拜訪學者們的原單位,與他們商談學者返回的問題。當然,他在洽談中提到的人員,都是事先經過了溝通,確認其有意返回原單位的那些學者。如果學者自己沒有離開材料學院的意向,秦海也不是非要把人趕走不可。
讓秦海覺得欣慰的是,在王曉晨對全院的教授、學者進行了摸底排查之後,確認有離開意向的不過只佔20%左右。餘下的人有些是原單位並沒有請他們回去的意思,他們也不想主動去貼原單位的冷屁股,更多的則是對材料學院已經有了感情,聲稱別的地方就算給一座金山銀山,他們也不稀罕。
當年能夠被秦海聘到材料學院來的學者,大多是淡於功利的,他們所求的不過是安穩的生活環境以及寬鬆的科研氛圍。這兩點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材料學院的優勢。那些國家重點研究機構雖然條件比過去好轉了許多,但潛在的等級觀念以及僵化的管理模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些學者都是從這樣的環境中逃出來的,他們可不樂意再去過這樣的日子。
對於那些原單位希望他們返回,而他們自己卻不願意離開的學者,秦海也採取了一個變通的方式,那就是允許這些學者選擇一種“兩棲”的模式,身份仍然留在材料學院,但可以以兼職的方式回原來的學校或者科研機構去上課、帶研究生以及參與一些科研任務。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材料學院與國內的許多研究機構都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絡,材料學院的科研實力反而得到了提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