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時分,五河縣劉家鋪區的婦女聯合會主任周義英拎著一把根據地造的新鋤頭在墾地,在她背後幾壟已經肯開的填地與旁邊尚未開墾的平整地面相比,很是鬆軟而有生氣。淮河一代水災多,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女子多不裹腳,周義英也是如此。她穿著根據地造草鞋,穩穩地站在田地裡頭,賣力的揮動著鋤頭。大水退去了好久,地面卻因為太久沒有人耕種變得很堅硬,每一鋤頭都要費很大的力氣,但是效果卻並不好。周義英試過很多次後總結的經驗是,以她的力氣想把地面鋤深到20公分深,同一個位置需要五鋤頭才能達到。周義英微微咬著牙關,每鋤一下就數一個數,“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只是一小會兒,周義英的額頭上就滲出了汗水。她也不去拆,繼續在田裡頭奮力勞作著。
鄉下的女子一般是不幹鋤地這等農活的。倒不是她們的家人不願意,而是因為女孩子用不了沉重的農具。這年頭的鐵農具本來就貴,而且質量也頗不怎樣。跟周義英這樣可勁用的話很容易損壞,修農具花錢不少,而且鐵匠數量也很有限,一旦農具損壞後往往不能及時修理,反倒耽誤了農活。所以農民使用沉重木質農具的原因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鐵農具好用,而是有著非常現實的經濟考慮。但是木農具本身對於體力要求很高,女子們的天然身體素質並不能有效的使用,所以壯勞力裡頭是素來不考慮女子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