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桑國位於非洲最重要的鐵、銅、鈷等金屬礦區,國土範圍內有大量的區域都具備成礦條件。在英、法殖民者統治時期,歐洲的礦業公司曾經在這裡建立過一些礦場,也進行過小規模的開採。但由於當地的自然條件限制,加之西方國家不願意投入資金進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礦場最終都未能發展起來。
在民主改革之前,烏桑國的礦業屬於君主所有,每年開採出來的有限的一些礦產品,都變成了君主奢侈消費的資金。舊國王被推翻之後,民選上臺的總統缺乏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也無力整合全國的礦產資源。整個國家的採礦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礦山規模小,而且礦難頻發。有些地方甚至由於發生武裝衝突,而導致礦山被廢棄,大量開採出來的礦石遺棄在露天,一到雨季,青綠色的含礦廢水流入周邊的河流,造成大面積的環境汙染。
面對著這種情況,烏桑國的不少政治精英都痛心疾首,他們或者向現政府提出建言,要求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振興烏桑國的礦業,進而振興整個國家的經濟。或者開始組建反對黨,準備在未來的選舉中戰勝目前的執政黨,以便自己上臺去推行新政。
納勒便是一個有意要改變國家現狀的政治家,他有一整套雄心勃勃的執政方針,只待有朝一日大權在握,就要雷厲風行地去推行了。
北方省的經濟奇蹟給了納勒以問鼎總統寶座的實力與民望,據哈羅雷向林振華等人介紹,目前其他省的百姓也都從北方省的繁榮中看到了希望,願意支援納勒競選總統,希望納勒的上臺能夠給整個國家帶來變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