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軍指揮官一樣,張雪峰也將戰術指揮與火力控制交給了旗艦與各艘戰艦上的火控計算機,而與美軍指揮官不一樣的是,張雪峰是按照作戰守則設定為自動交戰模式,而不是在得到計算機的提示之後做出決策。
這種細節上的差別,既體現出了交戰雙方的主動與被動關係,還決定了交戰結果。
必須承認,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化戰爭中,人腦的邏輯分析能力與人類的反應速度已經成為限制武器系統作戰能力的因素之一。可以說,從陸地到海洋、再到天空、乃至外層空間,幾乎在所有空間戰場上,人類都需要計算機提供的支援,特別是在戰術決策與控制上的支援與協助。
就拿這場人類歷史上由電磁炮在1000千米之外決勝負的海戰來說,計算機的作用甚至超過了海軍艦隊官兵。
在下達了攻擊命令之後,張雪峰就將戰術決策權交給了旗艦的中央計算機。
雖然作為艦隊司令,他隨時可以取消計算機的決策權,改成人為決策,但是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他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以往的推延與演練都證明,在艦隊炮戰中,人的決策速度根本滿足不了作戰要求。
按照共和國海軍的戰術交戰程式,旗艦的中央計算機會將戰術行動分為三個階段,即偵察與搜尋、攻擊、以及甄別,而後兩個階段可以重複進行,即在甄別出目標沒有被摧毀的情況下,將重複攻擊,直到將目標摧毀。雖然這一戰術決策程式非常簡單,但是實施起來卻非常複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