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八章 戰鬥單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作為陸軍上將,裴承毅自然更加關注陸軍的建設情況。

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有14個主力軍,相當於50個戰鬥旅、20個炮兵旅與20個支援旅,總兵力超過50萬。印度戰爭後,陸軍率先裁軍,按照新的標準進行整編,即只保留10個戰鬥旅、10個炮兵旅與10個支援旅,總兵力20萬的標準重新組建作戰部隊,並且調整了3類作戰部隊的職能與編制。

戰鬥旅的職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主力戰鬥部隊。以往,根據不同的性質,各戰鬥旅的人數在4500到6000之間,比如空降旅的總兵力為4544人、空突旅為4758人、步兵旅為5427人、機步旅為5672人、裝突旅為5842人、裝甲旅為6031人。改編後,首先是戰鬥旅的種類大為縮減,僅剩下了空降旅、步兵旅與裝甲旅;其次是編制規模大大增強,空降旅的總兵力為6444人、步兵旅為6874人、裝甲旅為7224人;最後就是戰鬥旅的專業職能部隊大為增強,各旅的非戰鬥人員佔總兵力的30%左右。由此可見,針對戰鬥旅的改編只有一個目的:增強獨立作戰能力。

炮兵旅的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但需要承擔傳統的炮火支援任務,還要擔負起其他火力掩護部隊的任務,比如為作戰部隊提供野戰防空掩護,甚至得承擔起戰術情報支援任務。總體而言,炮兵旅的主要使命就是執行用不著戰鬥旅、支援旅又無法完成的任務,為作戰部隊提供各種直接作戰支援。編制方面,炮兵旅採用了相對靈活的編制方式,即平時僅有基本部隊,到戰時才根據作戰需要編入加強部隊。一般情況下,1個炮兵旅中設1個炮火支援指揮部、1個防空掩護指揮部、1個特種戰術指揮部與1個後勤保障指揮部,和平時期各指揮部下設1到3個營的兵力,參戰之前再根據作戰需要適當增強作戰力量,比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1個旅中編入18個炮兵營(數量由炮火支援指揮部的指揮通道數量決定,如果指揮系統升級,則能編入更多的炮兵營)、6個防空營、3個戰術情報營(實際上就是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的特種部隊或者由戰術司令部派來的特別偵察部隊)與12個後勤保障營,使總兵力超過15000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炮兵旅會同時兼顧幾個方面,因為沒有任何一支作戰部隊做到面面俱到。即便戰場情況惡劣,需要面面俱到,指揮官也應該首先考慮部署更多的炮兵旅,而不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如此一來,炮兵旅的戰鬥編制往往會側重某個方面,總兵力控制在6000人左右,最多不會超過8000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