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杜奇威相比,裴承毅的最大缺陷就是沒有進入共和國的決策層。
雖然沒熱年否認裴承毅的政治才華,但是受年紀影響,裴承毅被擋在共和國的決策層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兩人在這場衝突中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作用來看,就能非常清楚的發現,杜奇威在很大的程度上扮演著決策者的身份,而裴承毅僅僅是共和國派往阿根廷的前線指揮官。
這種身份上的差距帶來的影響,在很多時候不可能用才華彌補。
收到張孝瓏的警報,重新部署阿軍的時候,裴承毅就意識到,美國當局很快就會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因為在此之前,美國當局的態度非常曖昧,並沒有明確表示支援哪一方,所以美國到底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是個二選一的選擇題,要麼支援英國、要麼放棄英國,沒有第三種可能。
問題就在這裡,即便以裴承毅的才華,也猜不出美國當局會何去何從。
不清楚對手的選擇,就無法做出準確的部署。
更讓裴承毅萬分惱火的是,對手不是皇家海軍那寫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而是明著暗著與他交手數次的杜奇威。就算裴承毅有把握再次擊敗杜奇威,他也不敢掉以輕心,特別是在杜奇威一再釋放煙幕彈,掩蓋行動意圖的時候,更得小心謹慎。別說裴承毅,就連華劍鋒都感受到了壓力。用華劍鋒的話來說:確定對手將在22日到25日之間發起決戰後,裴承毅遇到了最嚴峻的考驗;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估計,對手都會在第一時間使出全部力量,不給裴承毅任何反擊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準確判斷對手的行動,不管誰來指揮這場戰鬥,戰敗的可能性都超過百分之五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