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日本核設施的轟炸行動開始後,王元慶等人來到了戰術指揮中心。
為了讓王元慶等對戰爭不太懂行的領導人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戰鬥情況,裴承毅對戰術指揮中心的資訊顯示系統做了調整,在中央的主螢幕上顯示日本全境地圖、明確標出了所有核設施,在左側的螢幕上顯示參加攻擊行動的作戰飛機的具體情況,在右側的螢幕上則顯示戰場空域圖、用不同的顏色代表空軍對各個區域的控制情況。
非常直觀,一目瞭然。
隨著第一座核設施的圖示由綠色變為紅色,在上面出現一個紅叉,轟炸日本核設施的戰鬥正式開始。
沒花多少心思,王元慶就搞懂了三面螢幕上顯示的資訊。
對付日本核設施,空軍採用了“交叉攻擊戰術”。參與轟炸行動的戰機每2架組成1個編隊,每3個編隊組成1個戰鬥群,其中每個編隊按照主要、次要與後備順序負責攻擊3個目標,每個戰鬥群負責轟炸的3個目標相互交錯。如果順利突防,1架戰鬥機攜帶的4枚炸彈就能炸燬1座核設施;順利摧毀主要目標後,如果次要目標沒有被摧毀,可以由另外1架戰鬥機對次要目標進行補充轟炸;如果次要目標已經被摧毀,後備目標沒有被摧毀,則對後備目標進行補充轟炸。由此足以保證對每個目標至少轟炸2次,某些時候還能對重要目標轟炸3次,確保了轟炸成功率。從指揮角度講,負責轟炸支援的空中指揮所,即KZ-19B只需對每個戰鬥群的領隊長機下達作戰指令,由領隊長機向其他2個編隊的長機下達命令,從而降低了指揮系統的壓力,提高了轟炸效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