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北京會戰的時候,很多人都將美日聯軍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帕特里奇,即過於激進的戰術,讓美日聯軍分散在了一千多公里場的戰線上,在沒有打下天津的時候就開始攻打北京,兵力嚴重分散,無法在某一方向上形成突破,最終讓東北軍抓住了反擊機會,一舉扭轉乾坤。
這一指責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並不全面。
看得深入一點的話,就能發現,真正影響到美日聯軍的還是制空權。
在北京會戰之前,雖然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打得非常艱辛,但是一直在挺進,而且每一步都很踏實,沒有給東北軍多少翻本機會。也就是說,在北京會戰之前,美日聯軍掌握著戰爭主動權。
從根本上講,美日聯軍能夠壓著東北軍打,主要就是掌握了制資訊權,即做到了知己知彼,對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了如指掌。雖然在某些方面,美日聯軍做得並不理想,比如在戰前偵察中,美日聯軍很少能夠準確掌握東北軍的部署情況,往往要到戰鬥打響之後,才能從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中判斷出東北軍的部署情況,但是這些小問題並沒改變總體局面,即美日聯軍在掌握戰場資訊方面,遠遠超過了東北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天津會戰初期的坦克大戰。在這場戰鬥中,美日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在北面戰線上處於劣勢,一直被東北軍壓著打。到最後,美日聯軍能夠擊潰東北軍,甚至重創了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舉打開了天津的大門,就是因為美日聯軍準確的掌握了戰場情況,發現第六十五集團軍是東北軍的軟肋,從而在南面集中與投入了主要的支援力量,打開了突破口,最終擊潰了東北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