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全區,即便是在世界歷史上,這也是一個極為新鮮的名詞,但是在1917年2月,這一名詞以及其相應的機構,卻出現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彼得格勒,而這一機構的出現,是“各國”鑑於俄羅斯的混亂局勢,無法保障各國大使館和各國僑民的安全,而設立的難民區,由各國大使館組成的彼得格勒國際安全區委員會進行管理,在這個橫跨六個街區東亞遠征軍司令部直至使館區的範圍內,由近千名俄羅斯警察、士官生配合一千五百名遠征軍司令部的衛兵,負責這一地區的安全。
如果是在平時,或許會有一些俄羅斯人在那裡指責這種行為“侵犯”了俄羅斯的國家權利,但是面對首都的混亂,尤其是首都陷入無政府狀態後,那些趁火打劫的革命者到處燒殺搶劫的行為,即便是那些被視為“人民一分子”的國家杜馬議員亦將其家人送入國際安全區尋求保護,在某種程度上,當整個彼得格勒陷入一片動盪不安之後,國際安全區因遠征軍的存在,而保持著一絲清靜。
當然,這種清靜與安全只是相對的,安全區外發動“革命”的民眾,多次阻攔、搶劫像安全區運送物資的車輛,不過雖是如此,或許是因為懼怕這支未受到任何“革命思潮”影響的中國軍隊成為“帝國幫兇”,人們總能在狂熱之餘保持著一絲理智。
不過雖是如此,抗議示威,自然是少不了的事情,因為中國大使館前門位於安全區之外的原因,所以,這裡首先其衝的成為抗議的中心,以至於面對扔進大使館的石塊、磚頭、墨水瓶,大使館不得不關閉正門,同時將正面的窗戶用木板釘死,除此之外,也就是大門處的機槍和警告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