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新時代 第304章 悲壯的抉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走在華沙的街頭,觸目所及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波蘭全境的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如一條玉帶環繞在華沙的腰際。多美的地方啊,可是米沃什卻說,生活在這個國家的重負,超出了他的筆所能承受的——“我的筆比一隻蜂鳥的羽毛更輕”。那悲傷超出了忍耐的力量。而他的心就像一塊石頭,裡面封閉著的,是對最不幸土地的隱秘的愛。他說:我怎能生活在這個國家,在那裡腳會踢到親人未曾掩埋的屍骨。

二戰時期,波蘭被德國人稱為“世界的陰溝”,納粹殺起波蘭人或斯拉夫人就像處理屠宰場裡的牲畜一般。這無需要解釋,只能沉默。

在這個註定與悲傷結緣的城市裡,最不缺少的就是教堂。在華沙古城,有更多的天主教堂,歐洲中世紀式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鱗次櫛比,這是華沙的特色,也是波蘭的特色。到處擺放著鮮花和蠟燭,也有紀念的人群,但沒有號啕大哭,沒有淚流滿面,只是平靜地站在那,與死者道別,就像每個天主教堂裡的禱告,安靜、剋制、沉默而又莊重。

在華沙,沉痛成為人凝聚人心的紐帶和力量。他們相聚在教堂裡,也相聚在肖邦的雕像前。在華沙,到處能看到肖邦的影子。事實上,只有39歲的肖邦一半的時間都生活在維也納、巴黎,那時的華沙處在沙皇的奴役下。肖邦終其一生,最終也沒有回到故鄉,他曾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在巴黎去世後,後人根據他的遺願,把他的心臟帶回,安葬在華沙聖十字教堂的牆壁中。在教堂左邊第二根廊柱下,寫著“這裡安放著肖邦的心臟”,還有一個花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