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任何一座城市不同,連雲港作為一座新興的港埠,這座港埠絕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它是一座港口,但它絕非依存於港埠,他是一座城市,但他絕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城市,準確的來說這座城市是一座火車站,這座城佔地400平方公里的城市實際上,是一座以火車站核心的城市,與其說他是座城市,倒不如說他是一個火車站,因為這座城市的一切都是建於一座火車站之上,而這座火車站便是隴海鐵路唯一的一座特等站,而這座城市的中心正是——大中央火車站!”
《泰晤士報》莫理循——《連雲印象》
作為一座以火車站為中心的城市,在連雲港中央火車站興建時,為了規劃這座位於城市中央的火車站,設計師們可謂是的頗費一番苦心,作為城市的中心,這座火車站顯然不能像普通火車站一樣,隨意的修於地面,甚至於連鐵路都需要精心佈置。
在現代主義發生的前夜,由資本與技術的逐利意志驅動的癲狂式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就已經為當時的西方建築學不停的注入新形式能量。受紐約與芝加哥的豎向城市延展方式的啟發,建築師就開始設想一種適應高密度城市的多重地表的城市空間。
1910年,一位在Ecole des Beaux-Arts受過正統建築學訓練的法國建築師Eugene Henard,在RIBA主辦的倫敦城鎮規劃會上做了一個展望未來立體街道系統的彙報。在這次報告中,Henard專欲挑戰的是將城市街道視為掩埋了各種管線的土地表面的陳舊觀念。他認為當時的歐洲街道依然只是帶鋪裝的城市裡的農墾路,且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城市服務功能。此時的城市的排水設施、各種能源、水電管線一旦需要更新就必須重新開挖路面,但是這些管道的佈置分屬不同的部門,沒有任何統一的規劃與協調。Henard構想了一種實際上懸空在地表之上的街道。在這個抬起的街道底盤之下的空間可佈置各種運載系統。在傳統的供水,排水,能源與電力之外,還有郵政,垃圾運輸,海水供應,甚至新風系統。Henard進一步設想了一種多層街道來應對這種城市基礎設施的爆炸式需求,比如最上層的露天街道上供行人與馬車透過,地下一層是地鐵系統,地下二層是垃圾與排水,地下三層是物資供應運輸道等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