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乃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之一,可她就像一條無法馴服的蒼龍,屢次決堤改道,給沿岸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黃河的流速極快,流量極大,夾雜大量的泥沙,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淤積原來的河道,堤壩封鎖不住,變回決堤,而後脫離原來的河道,改道肆虐,形成新的河道。
自大焱開國以來,黃河決堤改道已經超過百次,由於生存環境仍舊惡劣,水利技術無法成功治理黃河,以至於河患成為了大焱朝最為嚴重的天地之災。
大焱朝廷無法不重視對黃河的治理,士大夫們也積極建言獻策,在仁宗、神宗和哲宗朝,對治理河患的問題更是展開了數十年的爭辯,然而終究是收效甚微。
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決口,向北改道,行成了“北流”,最終在泥沽入海,嘉佑五年,又在魏縣決口,向東分出一個支流,成為“東流”,亦稱之為“二股河”。
此後,大焱朝廷內部就黃河北流還是東流的問題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爭議。
就環境方面而言,北流順應河流走勢,但從軍事戰略方面來看卻又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當時大焱在莫州和雄州等地築了泥沼塘泊來防禦遼人的鐵騎,一旦黃河北流,便要流入遼國境內和淤塞大焱邊境的塘泊,這就是所謂的“失中國之險而為契丹之利”。
於是大焱朝廷終究還是選擇了東流的方案,在熙寧二年,為了實現全河東流,便發動人力堵塞了北流,使得河水盡歸二股河而入海,可是持續了十一年之後,北流又被淤積堵塞,再度決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