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靖國元年三月,遠道而來的遼使終於抵達了汴京,帶來的正是耶律洪基駕崩的訊息。於是民間無不議論紛紛,須知一年之內,大宋先後崩了一位皇帝和一位皇太后,遼國也崩了一位皇帝,這怎麼看都是凶年的預示。
然而,朝堂上的重臣卻無暇顧及坊間的議論,對於他們而言,耶律洪基之死早已不是秘密,重要的是,如何藉此一窺遼國虛實。這個時節,由於先前西北戰事的連連告捷,昔日強盛一時的西夏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最後還是靠了遼國的百般調停才終於讓大宋止息了兵戈,重新遣使入貢,這也是韓忠彥屢屢上書請求罷邊兵的一大原因。但是,趙佶深恨西夏的反覆無常,並不肯放鬆在西北邊境的防備。
朝上辯論不休,散朝之後,趙佶便召高俅於福寧殿便殿議事,但這一次,殿中除了他之外,還多了一個陌生的年輕人。高俅裝作不經意地打量了那個青年幾眼,只見其人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紀,面目俊朗英氣勃勃,別有一番說不出的神韻,不由心中稱奇。
“伯章,你前些時日不是說要打探遼國虛實麼?他就是樞密院北面房副承旨嚴均,對於遼國的動向最是瞭然。你別看他年輕,當年在河間府為防禦推官的時候,曾經親自率兵力抗過遼國打草谷的遊騎,絕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趙佶見高俅似有疑惑,便笑著解釋道,“朕好不容易才得了這麼一個俊才,召對了一次後頗為滿意。若是樞密院中能多這麼幾個年輕有為的能員,朕也不必始終憂心忡忡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