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說。”趙頊端坐道。
包括這次他與王巨僅談了三次,可每一次王巨都給他帶來了反思,以及驚喜。某些方面在趙頊潛意識裡已經將王巨當成了半師半友。
不過他父親才三十幾歲了,也不敢想得太多。
“臣就拿這個竹紙來做一個比喻,明年一生產,將請七八百工匠來做活,這就意味著七八百戶人家衣食無憂了,不僅如此呢,它還需要採購大量嫩竹,沒有做工的人可以上山伐竹,那麼最少上千戶,甚至兩千戶三千戶百姓生活得以改善。”
“這有些道理……”
“還有呢,生活改善了,他們就可以置一些衣飾,以及生活用品,又會無形中養活很多人。捐出了一萬貫紙,許多學子就有紙可用了。而且朝廷又可以得到大量商稅。這就是無工不富。”
趙頊在沉思,他還覺得哪裡不對勁。
“生產出來得賣掉,不然一起虧本,作坊倒掉了,什麼也沒有了。因此今年請文公與蘇子由與章子厚寫文寫詩寫賦,再來散發。這就是無商不活。”
“不對,你們那個作坊起來了,其他作坊卻倒掉了。”趙頊終於想起來。
“表面上是如此,其實不是,比如徽州的宣紙,除了貢紙外,因為產量小,能銷出去數量很少,它走的是高檔路線,與竹紙沒有關係。因此高檔的紙依然不會受影響。不過普通的紙張必然受到衝擊。”
“就是這麼一個理兒。”
“但殿下,臣再問一句,唐朝巔峰時國家收入不足三千萬,我朝斂出一億多,為何百姓生活要稍好於唐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