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過,接連著下了幾場雨。正是枯水期,這場雨對水位沒有太大影響;因這個機緣發現原始地質、水文資料中的種種誤差,理論的誤差導致種種問題:導流隧道工程因山體的忽發性滲水而進展緩慢,水庫壩體的正式修築時間同樣因為這場雨而有所延緩等等——水利工程就是這樣,千頭萬緒,任何一個方面失誤就會導致基礎設定和結構的變化調整,施工進度滯後。很少見到提前完工的水利工程,也就是這個緣故。
理論指導實踐,重新考察水庫現狀修訂資料就成了當務之急,陸筠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在整個工地巡視一圈到兩圈,從上游的圍堰算起,沿著剛剛動工的壩體基址檢視一遍,同時做好記錄。這項工作是她和同為水工佈置組的劉工共同完成,可今天他恰好有事,只剩下她一個人。低頭一看,泥土被雨水打溼,偏偏粘性很強,簡直可以拿去糊牆。身上溼透不是問題,走一步帶一腳泥,最後鞋子重得提不起來。
就是在這樣身心俱疲的時候,她看到了那起事故的發生。
事故是在從採石場到下游圍堰這條路上發生的。關於這一帶的地形,學術一點的解釋是:砂泥岩互層,泥沙含量非常高,遇水後易崩解——惡劣的地址環境使本就坑窪不平的路變得更加難走。運送石料的車子大概二十分鐘來回一趟,在泥路上拖成了長長的痕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