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次大戰給聶士成留下了慘痛的教訓,他深深的感受到了軍令不暢,部屬各自為政,配合生疏問題給戰鬥力帶來的巨大制約,同時也感受到了日軍戰鬥力的強悍之處。
近四萬日軍,戰鬥力的水準幾乎如出一撤,同樣的強悍,相比之下,清軍上下,則是良莠不齊,天神一般的蒼狼營實力超強,雖然遠勝日軍,但是人數太少,不適合攻堅與陣地戰;強如蘆臺練軍,實力要略略勝過日軍精銳,銘字營則可以與日軍持平,其他的諸如盛軍、毅軍以及鎮邊軍則是同日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戰力差距如此之大,指揮起來,自然是處處受制,難以運用自如。
至於國內,現在更是什麼樣的精兵都沒有了,中日開戰以來,大慶精銳,除了當年左公遺留在甘陝一帶楚軍之外,都已經全部派到了朝鮮,但是即便如此也不過五萬來人,國內淮軍一系只怕也僅僅留下了一萬來兵力看家,而且其戰力雖然不俗,但是遠不能與日軍精銳相比。根據中堂大人給自己透露的訊息,日軍的精銳兵力超出了十二萬之多,遠非大清能比擬的。
在這樣嚴峻的情勢下,聶士成痛定思痛,下定決心重新編練大軍,打破所有的建制,連同張毅帶回來的一萬新軍,全部進行重新的編排。
聶士成根據張毅的建議,向朝廷與北洋李鴻章致電,要求重組在朝新軍,以便更好的低於日軍,在電文裡,聶士成將開展以來,清日之間各自的優劣進行了分析,羅列了眾多的事實與證據,要求李鴻章與光緒帝支援自己改編大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