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青的老家有個很大的農貿市場,他小時候哪會,還沒有所謂的商業街和城區規劃。市場就隨隨便便挨著馬路,地勢很低,自路旁往下十幾米,兩根鐵柱頂起一個大牌子,算是門口。
也沒有室內攤位,一溜的鐵棚加水泥板子,滿登登鋪在平地上,就成了大集,賣衣服褲子鞋的,以及零食米糧,生活雜貨,應有盡有。
當時很多外地的歌舞團和特技團來演出,都把場子擺在門口的低窪地,支個帆布大棚,搭好木臺,再擱上幾十條長凳。老鄉們經常攜家帶仔,在昏黃的破燈下嘻嘻哈哈倆個小時,留下一地的瓜子皮。
褚青也愛看,但對歌舞沒啥興趣,他中意的是特技。曾經見識過一個飛車表演團,開著摩托車在鐵籠子裡上竄下跳,火星子嗞拉嗞啦直冒,到現在還覺得無比牛逼。
不過也只看過兩次,因為普通的團,門票要一塊錢,特技團卻要三塊。
八十年代初,到處都在搞改革,大部分的城鎮文工團都散了夥。他們在文革時,下鄉慰問,統一思想,勞心勞力,結果政策開放後,卻沒了用。
哪會的改革方案是由公家轉向私人承包,就是你一次性交足錢,然後團裡的人員和器材都歸你呼叫。
這幫人,有的下海經商,有的上學唸書,有的回家種地。但還有很多人,除了唱歌跳舞什麼也不會,只得跟著老闆到處跑,慢慢就形成了國內第一批較有規模的走穴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