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年前,鹿特丹還是個規模很小的電影節。
九七年,王曉帥帶著《極度寒冷》來這刷經驗時,一場坐滿也就五十來人,給他放了兩場,加起來一百來人,已經是很不錯的規格了。
樓燁算趕上了它發展壯大的好時候,起碼人數就翻了幾倍。今年來參展的片子有二百多部,一共二十七個影廳,全部開放。每個廳每天放四五場,這樣每部電影可以得到至少三輪的放映機會,對那些渴望一戰的新丁導演來說,是個再合適不過的試驗場。
開幕片是部丹麥的電影,有個很古怪的名字,叫《bye bye blue bird》。這種低階的英文單詞,褚青還是認得的,但抱歉,他也只是看懂了片名。
這貨其實很無聊的,柏林好歹還有些華語電影可以蹭蹭鄉親感,鹿特丹卻完全像個異次元世界,看不明白,更聽不明白。
他還真掏錢去捧了兩次場,隨便找個廳鑽進去的,沒到半小時就敗退。
這裡的電影,總是把自己和“獨立”“實驗”聯絡在一起,體現的當然不是一種優雅趣味,而往往是直接,生硬,粗糙,極具個人化。稱不上好看,尤其對褚青這種俗咖來講。
《蘇州河》被排到了第二天,單獨的一個大廳,上下午各一場,三天後,又有連續的兩場放映。
樓燁拿到小冊子的時候,跟奈安嘀嘀咕咕研究了半天,把每部電影的排片表都列了出來,最後一對照,才鬆了口氣:主辦方還是很看好這片子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