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究竟是什麼?
一百個人能解讀出一百種看法,但就趙無恤而言,他認為,老子作為周王室的守藏史,其職務責任就是”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恃,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所以縱觀姑布子卿獻上的老子之言,趙無恤發現,老子一直是以王者師的口吻在講話。全書提到侯王、王、人主、聖人多達二十多處,主要不是教侯王怎樣修身,而是怎樣治國。
比如:“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江河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奈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侯王之類的治國者,才是老子理想的讀者,也對,他原本就是為王子朝出謀劃策的。社會怎樣才能長治久安,怎樣避免一治一亂的惡性迴圈,這才是老子之學裡最關心的問題,裡面那些看起來像是純哲學的問題,其實都是在論證他的政治思想……他一面為小國制定了“小國寡民”的處世之道,又為大國設計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治理之法。
所以後世申不害、韓非為創立法家學派,都從老子那裡找依據,更進一步有了“黃老之學”。他們都是借老子之餘杯,澆自己之塊壘,顯然是把老子之學作為治國之學而不是養身之術來修。
被趙無恤說穿後,老子也不否認,只是淡淡一笑,說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