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侯無恤八年(公元前481年),東陽郡柏人縣。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當39歲的趙無恤站在不惑之年的門檻前,呈現在他面前的,是大業未成的缺憾,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艱辛。
黃池之會後,趙國建立霸權,諸侯開始弭兵,和平已經持續了四年。
這四年的和平讓趙國獲益良多,至少一直徘徊在崩潰邊緣的經濟在計然、子貢一農一商的調整下終於向良性發展,欠下的國債陸續還清,連續幾個好年成使得常平倉裡全是糧食,人口隨之滋生,可以預料到,過上十來年,趙國的人口翻一番是有可能的。而那些新徵服的土地雖然小的反抗不斷,但也算被納入了趙國的軌道內。
最重要的是,趙無恤以張孟談為相邦,完成了對魯國的“車同軌、書同文”後,趙國終於在去年尋了個藉口,將魯侯將遷徙到了祖廟所在的闞邑做邑主,但也保留了他國君的名分,好為周公和伯禽奉獻最後的香火。而整個魯國都被趙國兼併,分為三個郡:泰山、魯郡、臨沂,此外三邾的國君也被廢黜,設立了鄒郡。於是趙無恤手裡又多了千里土地,百餘萬居民,趙國幾乎已經統一了大半個中原。
如此一來,橫亙太行東西,將太原與河北隔絕開來的中山國,就格外顯得礙眼了。
這個鮮虞白狄為主體建立的國家一直在努力融入中原,但這個過程極其緩慢,在今年換了國君後,更是有再度狄化的趨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