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粟拜爵,最初是猗頓提出來的。
春秋戰國之際,本就是工商食官走到盡頭的時期,齊國鄭國商業日益繁榮,城市貿易與日俱增,趙國也鼓勵工商業發展,十年之間,數不清的小工商業者在各地出現,雖然富比邦國的大商人受到了壓制,但仍然有許多人依靠經商致富。
這些人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並不高,因為《田律》對土地買賣和兼併的限制,也無法大量購置土地轉變為大地主。他們迫切希望能夠在新興的趙國佔有一席之地,而商人出身的平準官猗頓就代表了這些人的利益。
猗頓認為,之前趙氏就在實行商人多交粟帛可以免除徭役的政策,如今趙國初立,面臨國庫缺糧缺錢,不如更進一步,實行納粟拜爵,讓商賈們將錢糧交付國家,換取爵位。
不少朝臣為此心動,也有不少君子嗤之以鼻,趙無恤思慮再三否決了這條建議。雖然他也知道,納粟拜爵的政策秦漢都實行過,漢武帝時期為解決財政危機還採取過“募民買復”、“入羊為郎”的措施,增加了國家糧庫的儲存。
但長遠看來,這依然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納粟拜爵其實就是變相的賣官鬻爵,秦漢軍功爵之敗壞,發端於此!之後愈演愈烈,到了東漢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不但軍功爵已經完全流於形式,連三公都可以明碼標價地叫賣了。
所以趙無恤決定不開此惡例,不能讓剛頒佈的軍功爵變成用錢糧就能購買的白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