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下,清澈的溝渠邊,幾名總角孩童扶著橫欄,踩在龍骨水車的踏腳上玩耍,他們一邊踩踏,一邊用天真的聲音唱著近來在當地人中流行的歌謠……
“我有子弟,上卿誨之。我有田疇,計然殖之……”
趙無恤側耳傾聽,片刻後拍膝大笑,對計然道:“有國有家者,務必知道民眾在想些什麼,而最適宜於表達民情的自然是歌謠了。故宗周之時,還專門有采風之官,走遍列國收集歌謠,於是就有了十五《國風》,為政者可以從中知民間疾苦,反思得失。”
“我也建立了一個樂府,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先生治理的宗旨是不要讓民眾曠時廢業,這三年可把鄴民役使得夠嗆,平日裡沒少唱歌詛咒先生。不過如今聽來,他們終於理解先生的苦心了,有如此政績,哪怕百年之後,先生之名也能得到稱頌。”
計然苦笑道:“能聽到這歌,老朽這三年也沒白費。不過完成這十二堰渠,我也要從位置上卸任,專心做治粟內史了,能不能讓這些溝渠經久不廢,還是得看後任者如何做。上卿,正如詩言,‘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接下來幾年,不應當在鄴城再追加大工程,讓民眾勞累了。”
“本來還想疏通一下漳水到大河的河道,讓船隻能夠通航無阻,但明年興許有災,便就此作罷了……”趙無恤笑道:“一直主張與民休息的任章一定會很高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