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與宗族孰輕孰重?回到春秋之後,趙無恤才感受到了宗族責任的重量,這時代的人或許不愛國,但卻無人不愛家。
季氏和孟氏的家主都不是什麼英才,但他們的選擇卻讓趙無恤嗟嘆不已。季孫斯為了保全季氏,毅然赴死;孟孫何忌為了不成為孟氏降齊的罪人,自己奔齊,讓弟弟繼承家業,延續孟氏的統治。
其餘士大夫,可以說他們腐朽,可以說他們鮮廉寡恥,可以說他們肉食者鄙,但無論是哪家,都在為維繫自己宗族的延續而嘔心瀝血,而且其中不少人頗得領民支援。
無恤由此認識到,魯國的舊貴族還沒枯萎死透,淘汰他們需要時間,所以在推行縣制的同時,也保留了季氏、孟氏和東地大夫們的都邑。
他打算用改頭換面的“幕府”來強大自己,削弱群藩。
幕府可不是日本的發明,而是從中國借用的詞彙,早在春秋戰國,列國的卿和將相就有開府的權力,李牧伐匈奴,靠的就是幕府下的門客家臣出謀劃策。
但趙無恤的幕府卻不盡相同,他只是借用這一制度,將魯國的三卿共治變成幕府將軍的乾綱獨斷。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計程車將被徵辟為幕府私臣,他們或是冉求、公西華這種出身貧寒的孔門弟子,或是闞止這種低階計程車。
這些士人和老前輩曹劌一樣,鄙視卿大夫萎靡的生活,他們崇尚功利,嚮往仁義,有了一絲“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想透過入仕創造人生價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