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這“天下之通喪”只是孔子的主觀認識,實際上各地風俗均有不同。若是死者的家屬全都服三年之喪去了,哭泣衰減去了,誰來種地,誰來入伍,誰來建設成鄉?
所以,這一點是沒商量的,於是趙無恤便給子貢上了一課,試圖扭轉他的三觀。
“我曾聽說,孔子好復古,那麼三代聖王時的葬埋之法,子貢應當是知道的。當時死者既已埋葬,生人不當久哭,而應趕快各司職守,人人各盡所能,用以交相得利。”
“所以,在成鄉之內,復古禮是必須的,但我要恢復的,是三代之時的聖王之禮,父母死,三月之喪而止!兄弟死,哭喪三日而止!”
子貢啞口無言,三代古禮?
夫子曾言:“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
連千年前的夏禮、殷禮都漸漸不可考證了,唐堯虞舜時的,又能從哪裡查實?君子這是在信口亂說,還是趙氏作為千年古族,下宮守藏室裡真的保有文獻?
總之,對於現實至極的趙無恤,夫子那一套說辭,似乎不太容易說服他,此次的進諫只成功了一半,叫子貢心中不免有些遺憾。
趙鞅入虒祁宮時,還帶上了醫扁鵲、樂靈子去為樂祁診治。而扁鵲的兩個徒弟子陽、子豹,則受了趙無恤之邀,前往成鄉,為前些日子受傷的鄉卒們做後續治療。
所以,立冬之後,當子陽和子豹來到成鄉時,便見到剛剛將親人入殮,高呼“魂兮歸來”的成鄉民眾。他們已經擦乾了慟哭三日的眼淚,開始收割粟米,為豐收而微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