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一個親蘇聯的中立國家,在蘇聯解體之前芬蘭一直都以蘇聯馬首是瞻。這是避免蘇聯反攻的時候把他們滅掉的一種自保手段,經過全盤考慮之後蘇聯也決定不吞併芬蘭,作為一個特殊關係的國家對待。
很多被嚴密封鎖的技術,蘇聯也會透過芬蘭嘗試進行獲得,這當然不能由芬蘭獨立完成,就像是謝洛夫說的那樣,資本家雖然恐懼共產黨,但絕不會嫌共產黨的錢臭。找到適當的突破口蘇聯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謝洛夫的謀劃當中,芬蘭應該成為一個電子裝置的產地,如果它自己不行就加上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各種克格勃內部的討論會議上,有三個國家的出現頻率最高,那就是已經共產黨上臺執政的義大利、親蘇聯的芬蘭和巴爾幹地區的希臘。
義大利已經成功過了,想要實現政黨輪替應該不難,希臘和土耳其有血海深仇,只要有矛盾就有克格勃發揮的機會,唯一的難點就是這個不太起來的北歐小國。蘇聯和芬蘭之間都在彼此小心的試探著對方底線,謹慎的調整著相互的政策。
大克里姆林宮中,赫魯曉夫一邊收拾行裝一邊聽著謝洛夫的報告。作為一手組建克格勃的蘇聯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對克格勃的工作是十分看重的,和列寧看重捷爾任斯基,斯大林看著貝利亞沒什麼不同。所不同的是赫魯曉夫用的克格勃領導人年齡必須要小,這樣赫魯曉夫就認為兩者的年齡不會出現衝突,他對年輕幹部很好,自然就不會擔心克格勃反噬。不過這只是他自我感覺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