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騫鑿空西域算起,迄今已近百年,東西方商業交流,也開通並形成兩條通道,既天山北道與南道。商貿活動,日益頻繁,絲路駝鈴,不絕於道。
當時商人們並無固定貿易區,基本上是走到哪個國家,如果覺得價錢合適,又沒有把握能安然前進,遂就地拋售。而絲路沿途諸城邦國,也從中抽取各種稅利,並在收購貨物後,重新組織商隊,或東行,或西去,二次分銷,從中賺取差額利潤。許多絲路上的城邦國,就是這樣發展起來了。
張放隨西征軍一路走來,對各國商業及商隊都進行了考察,在他看來,這種貿易行為還停留在比較零散與混亂狀態:各國稅率不一,貨幣不一,多是以物易物,許多商人因為缺乏商品資訊,常常在交易後才發現吃了大虧……甚至經常發生交易過程中一方恃強壓價,以至搶貨的情況。
絲路南北兩條道,沿途的大小城邦國不下數十,邦國很多,商人很多,唯獨缺少一個讓東西方貨物流暢交易的商品集散地、一個純粹的商貿城。
在張放看來,這樣一個商貿城,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徵:一是必須處於絲路要道,商旅必經之地。二是這個商城不能專屬於哪個國家,一旦被絲路某個城邦國控制,這些撮爾小國的當權者的急功近利會毀掉這座大商城。三是這個商貿城必須有駐軍,能夠威懾馬賊與沙盜,確保入城交易的商人安全。四是這個商貿城的管理必須足夠開放,只收取極低的交易稅,以吸引大量商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