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北展開的並排6架蘇35中,至少有一半可以從側面連續發現這一批次的2個目標,最遠的探測距離甚至在100公里以上,可見從這些飛機的3點鐘方向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地被探測到,也許並不是閃電。
隨即猜測並證實,雷達識別為美製F15雙機。根據指令,在這樣遠的距離上,蘇35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跟蹤,劉兆林甚至關閉了編隊中3架戰機的雷達,採取編隊資料鏈共享方式協同。之所以如此,就是防止打草驚蛇,透過減少輻射源,以及控制雷達功率等方式,儘量不觸動對手的警報。
這樣的做法當然是有一些依據的,由於這些自以為仍然保持隱形的飛機,時刻需要穿越對手的雷達網,所以它們的戰場電子威脅分析裝置,總是設定的比較“麻木”。這其實是中國方面利用自己的同類型飛機,進行演練對抗時,得到的一部分經驗,不如此雷達告警器會因為各個方向的掃描而一直響個不停,反而無法起到關鍵提醒的作用。
從2架F15se的路線看,劉兆林的這個判斷應該是正確的,它們絲毫沒有回頭的意思,航線固然很曲折,但是都是為了應付地面的紅旗9陣地上的雷達,以及剛剛返航的JF17型戰機而變化的。
劉兆林在回國接收蘇35的同時,參與了幾次有針對性的對抗,所以他並不是毫無經驗,實際上他很清楚該如何下手。話說,眼前這些三代改的所謂隱身飛機,在前半球的隱身能力上,遠遠不如他曾經參與對抗的那一型國產隱形機,在國內的對抗中,雪豹—E雷達在預知方位的情況下,只有在40至70公里內,才可能發現目標,且無法連續跟蹤;而且由由於是大功率搜尋,對手可以在150公里外,就感知到蘇35的存在,進而從而採取一些措施躲避。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