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擊航母的同時,同時對列城以及斯利那加動手,目的是為了混亂敵人最高層的判斷。對於徐景哲而言,這也是今後情報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時印度與中國正在兩條主要的控制線上對峙著,但是印度投入的兵力並不對等,其在西線投入了50萬大軍,而在東方的幾個邦只有10多萬人,且有很大比例的“國民軍”;這種局面,大致上說明了印度決策層對戰爭可能發生地域的嚴重誤判。總的來說,這是過去半年時間內,中國情報部門的重大勝利。當然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有印度方面,一廂情願的因素在起作用。本質上講,印度人更擔心克什米爾被突破,這裡距離伊斯蘭堡一山之隔,更要緊的是,距離恆河平原以及印度河平原交界處的新德里只有數百公里,且居高臨下。1962年,中國軍隊在藏南的前鋒所致最遠處,距離提斯普爾尚有距離,遠遠未能觸動印度防禦的實質,而在阿克賽欽的雷霆反擊,卻差點迫使印度政府遷離首都。那一仗,至今另印度人記憶猶新,他們害怕北方的軍隊從高原一路殺將下來。事實上,很長時間呢,只有帕斯阿德注意到,中國在阿克賽欽周邊沒有領土要求,只有戰略要求,所以那個地方不可能是首輪攻擊的鋒芒所指,即使受到攻擊,那很可能也只是前置性的佯攻。
所以帕斯阿德更加註意提斯普爾的防禦,這使得他與印度當局在深層的戰略問題上,很難取得一致;陸軍的年輕將領經常詬病帕斯阿德的一點,就是他花太多的錢組建山地師和連綿的碉堡上,而這些都更傾向於防禦。對於林淮生或者別的中國參謀軍官而言,如何將更多的印度山地師吸引到西線,是一個難題,而且在帕斯阿德仍然在任時是無解的著眼於藏南,就必須小心利用敵人的誤判。可以預計,在東線的攻擊得手後,敵人極可能陷入排程失靈、首尾難顧的境地。而那時,利用西線居高臨下的天然地利,轉偏師為正軍,直接會師攻擊北方邦,直搗其政治經濟中心,是鞏固勝局的必然選擇。沒有強硬的後手,戰爭也極難收場,畢竟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上擁有實質性的能力;徹底摧毀印度政府冒險的衝動,則必須建立在摧毀其主要軍事潛力的基礎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