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的解密資料中,米格-31截擊機和強悍的r-33導彈的組合,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才服役的,但是,實際上,一向對截擊機情有獨鍾的蘇維埃的防空軍裝備部門,對這款截擊利器的研製早就開始了。
確切的是在1968年5月24日,米高揚設計決定開發米格-25戰鬥機的現代版:e-155е-155мп,這種型號,最終定型的時候賦予了米格-31的編號。而那個時候,米格-25的試飛還沒有完全結束,下一代的預研就拉開了帷幕。
由於蘇聯在電子技術上的落後,想要靠常規方式,米格-31是不會具有明亮的眼睛的,必須另闢蹊徑!於是,將地面的相控陣雷達搬上了天空,達到了截擊機的需要,探測距離遠,可以截獲的目標多,而且還有多目標攻擊能力。
貌似很先進,但是,這跟awg-9還是有差距的,比如耗電量和重量,那就都是awg-9的數倍,也只有米格-31的身板能扛起來。
而在同時,為了與新式雷達配合,米格-31還需要一種最大射程在120千米以上的導彈。競爭在“三角旗”首席設計師a.利亞平的k-33和首席設計師m.比斯諾瓦特的k-50之間展開。最終“三角旗”的設計方案被採用。經過改進,這種導彈擁有優秀的氣動效能,同時,為了降低掛載在機身下的氣動阻力及溫度,採用了導彈半凹陷進機身的設計,沿著機身下成對佈置了四枚導彈,由於半凹陷埋入式佈置方式,還採用了導彈彈射機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