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援助德國,美國人早就有這個計劃。
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當時的糧食總署署長、現在的美國商務部長、未來的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就提出了一個援助德國的計劃。《巴黎和約》簽訂之後,協約國官方停止了對德國的救助,為了讓這個計劃變成現實,胡佛建立了一個資源組織,自籌資金對歐洲的兒童和難民實施救濟。
據統計,胡佛透過這個救助計劃,募集了超過2.5億美元的資金。
2.5億美元,這可不是個小數字,如果說募集這些錢全靠胡佛的個人魅力那純屬扯淡,胡佛的這個計劃是迎合了某些利益集團的需求,所以才能有這個規模。
胡佛透過這個救助行為,在歐洲和美國都獲得了巨大聲望,胡佛本人也因此順利入閣,成為美國的領導人之一。現在美國人舊事重提,想必又從中發現了新的商機,否則查爾斯不會這麼好心。
政治家背後都是有財團支援的,查爾斯也一樣,如果這是一個商業行為,那很好理解,但如果是政治行為,美國人的目的就很令人費解。
甚至可以用陰險來形容。
如果拋開美國和蘭芳不談,在對待德國的問題上,英國和法國之間有著巨大的分歧,這個分歧基本上是屬於無法調和那種。
美國人肯定是要站在英國人一邊的,但因為世界大戰的破壞,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想嚴重氾濫,美國政府想要再想世界大戰中給予英國支援並不容易。而蘭芳雖然也主張對德國寬容,但因為蘭芳和法國的盟友關係,蘭芳還是比較剋制,選擇和法國政府共進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