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無數波濤,此時洶湧澎湃。
看到這樣的文字,陶元白只感覺當年自己讀書之時所面對的經典鉅著一樣。
是的,當看到這一篇文以載道時,陶元白就是生起了讀先賢大家之學一般。
雖然,現在的陶元白已經身為一方之教授,在很多人眼裡,他就是所謂的大師,他就是所謂的大家。在很多的時間裡,陶元白已經忘了這種被大方之家教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但是,在這一刻,在這一篇文章出現,陶元白卻發現,自己仍然是無比的渺小。
帶有著一絲聆聽大家之言的心思,陶元白繼續看下去。
散文之散,不是散之不盡,亦不是沒有主題隨意揮灑。真正的那些散文名家,或許不顧現有散文之章法,但其胸內早有浩然之氣,直到寫文章之時,一腔氣血如長江之水,滾滾而出。這就是所謂的氣盛言宜。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這指的是作家道德修養境界到一定的地步,所以在寫文,發言之時,無論用詞長短或聲調高下都相得益彰。這又與當行則行,當止不止不一樣。因為,到了這種境界之人,已經超出了寫文的範疇。
這也是為什麼,文可以明道,貫道,載道。
讀到這裡,陶元白已經全身顫抖。
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以載道。這三句理論,不知道要羞辱多少將散文當作是美文的作者。
也是到了這裡,陶元白才真正的知曉,寫文章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