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過飯,麥小余和易小星、張小泉聊了兩個多小時的劇本。
《愛情來電轉駁2》還好說,投資成本依舊不高,有個一千多萬足以;《盜夢空間》不同,即便演員、導演、編劇、其他工作人員的片酬都遠低於夢中那部,但是拍攝製作費用和後期製作費用不會低。
尤其是後期製作裡的特效鏡頭,絕,對,不,能,省,錢!
否則還叫什麼科幻大片?
《盜夢空間》可不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那種軟科幻,後期製作方面很燒錢,也必須燒錢!
錢只是一方面,人是另一方面。
以麥葉特效現有水平,肯定達不到麥小余想要的程度。
美國的工業光魔、數字領域、索尼圖形影象、紐西蘭的維塔數碼、英國的雙重否定、移動影象等全球頂尖或一流特效公司,倒是最佳選擇,可是價格太貴。
哪怕麥小余給出《盜夢空間》的製作成本預算是1.2-1.5億華元,也不夠。把這些錢全燒光,也請不起這些特效製作公司。
“老大,雖然我還沒看過劇本,不過從你的描述以及科幻電影的燒錢程度來判斷,特效製作是硬傷。錢太少,撐不起科幻片的大場面,錢太多……風險太大。”
易小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
“從那幾家公司高價請來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指導,然後再從印度找家特效公司和麥葉特效合作。”
“印度?”張小泉想了想,點頭道:“這個主意不錯。印度軟體業發達,也是好萊塢最大的電影數碼特效和動畫外包基地,累積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技術,而且各方面成本都比國內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